新华网武汉5月8日电(刘晓丽、田寿永)37岁的熊文文是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人,十余年前大学毕业后,返乡发展种植业,推进农产品深加工,并形成产业链,带动乡亲共同富裕。他热心公益,撒播孝爱,把青春书写在这片“红”土地上。
自强不息 带着父母上大学
大悟县是有名的将军县。小时候,熊文文喜欢听父亲讲故事。他的父亲当过兵,最爱讲鄂豫皖苏区“28年红旗不倒”等内容,熊文文听到耳熟能详。
2003年,熊文文读初三。那年腊月,父亲在打工途中发生车祸,脑部严重淤血,危在旦夕。
“父亲在,家就在”。醒过来后,熊文文父亲头上留下了一个“坑”,失去味觉,视力下降,还有高血压、血栓等后遗症,失去了劳动能力。
一家人日子虽然过得清苦,好在熊文文学习还不错,第二年考上了大悟一中。2007年暑假,熊文文又收到了广西贺州学院的录取通知书。
9月,到学校报到后,熊文文放心不下患病的父亲,向学校提出了休学2年的申请。
随后,他一边帮助母亲照顾父亲,一边打工挣学费和医药费。
2009年,熊文文返回广西上大学。课余时间,他做兼职,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,与同学在校外承接绿化、装修等项目。
学习和生活稳定下来之后,他把父母也接到了广西。
大学期间,熊文文担任班长,还入了党。拿毕业证那天,他查了查存折余额,里面有6万多元。
难忘乡情 返乡发展农业
熊文文与父母在广西度过了几年安稳时光。只是每每念及家乡,一家人总是难忘大别山的山山水水。于是,大学学习景观园林设计专业的熊文文回到了家乡,在农业领域发展。
熊文文回乡把池塘修整好,整改了农田,又种上莲蓬,养了小龙虾。为了把地种好,他经常与农业专家一起琢磨技术。
白天,他在地里干活,出去拓展农产品销路。晚上,再学习一些新的农业知识。
“农村,前景广阔,大有可为。”这是父亲与熊文文达成的共识。
几年的种养殖经历,让熊文文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独特价值,萌生了上职业院校的想法。
2020年,在湖北省“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”政策支持下,熊文文参加考试,第二次迈入高校大门,成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旅游学院学生。
产教融合,有针对性,校企合作,可分段式脱产学习……职业教育很对熊文文的“路子”。
2020年,熊文文准备创业。在老师指导下,他写下40多页的返乡创业计划书。同年11月,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与人合伙建设了一条热干面自动化生产线。
第二年,他的创业计划在第七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湖北省级赛区铜奖。
熊文文创业信心倍增,他在大悟县芳畈镇徐楼村成立了湖北弘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,生产和销售热干面。工厂所用原材料在大悟县、安陆市、孝昌县和红安县等地种植或养殖。
为了带动农户和青年创业者,熊文文在徐楼村建设了新媒体电商培训基地,通过孵化电商企业,把大别山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。
熊文文探望孝感市社会福利与康复中心老人。新华网发
播撒孝爱 温暖大别山
近日,徐楼村新媒体电商培训班结束后,村民程林红就准备直播带货了。“去年,在熊文文的工厂工作,每月能拿3500元,今年每月可拿4500元”。程林红说。
“职业教育系列政策为我提供了好的环境和平台,家乡给了我很多温暖和帮助,我很感恩。”熊文文说。
他在村里建设了红石榴志愿服务队,常年开展关爱老人、关爱环卫工、公益直播、公益助学和爱心早餐等志愿服务活动,吸引了更多村民聚集到熊文文周围。
67岁的谭艳芳丈夫患病,家里还有97岁的公公。她在熊文文工厂中任“分装工”,在家门口就业,每月能赚2000多元。
熊文文还经常去孝感市社会福利与康复中心探望老人,常年为大悟“幸福食堂”捐献生活物资。
芳畈镇滚河村“幸福食堂”的老人们喜欢吃熊文文公司生产的面条,81岁的村民余为恩说:“文文比孙娃子还亲”。
受熊文文影响,曾在北京、广州等地做过生意的何燕回到了大悟县芳畈镇的山村,开展种植、直播和公益事业。
青年创业者周文睿说,熊文文创新创业、孝老爱亲的经历影响了我,带动了更多青年扎根大别山,建设大别山。
今年,熊文文在徐楼村的工厂从300平方米扩至1000多平方米,他还在大悟县城开了两家面馆,一季度销售额达200万元。
“做面如做人,越实越好,我将继续努力,学习新技术发展农村产业,与大家一起建设幸福乡村。”熊文文说。
捐献生活物资。新华网发